讀《習近平著作選讀》注重家庭,注重家教,注重家風讀后感

發(fā)布時間:2025-04-14 16:16 閱讀次數(shù):
【字體大?。?a href="javascript:doZoom(20)">大

家庭是文明傳承的根脈,像無聲的年輪鐫刻著民族的精神密碼。習近平總書記在《習近平著作選讀》中強調(diào)“注重家庭、家教、家風”,這六個字恰似打開文明基因庫的密鑰。當我們凝視博物館里青銅器上的家族徽記,翻閱古籍中《顏氏家訓》的諄諄教誨,輕撫家族相冊里泛黃的老照片時,分明能感受到文明傳承的溫熱脈搏。

時代在變,家庭作為文明載體的本質(zhì)始終如一。春運列車上跨越千里的歸家腳步,視頻通話里反復叮囑的“按時吃飯”,家族微信群里分享的育兒經(jīng)驗,都在續(xù)寫著文明傳承的新故事。這些看似平常的生活片段,恰似涓涓細流匯成江海,讓每個家庭都成為正能量的發(fā)射塔,共同構(gòu)筑起社會精神大廈的穩(wěn)固根基。

“愛子,教之以義方”的古訓,道出了家庭教育的真諦。北宋名臣包拯曾在家訓中告誡子孫:“犯贓濫者,不得放歸本家”,這種對品德的嚴苛要求,與今日總書記強調(diào)的“品德教育為先”形成跨越千年的呼應(yīng)。當補習班擠占親子時光,電子產(chǎn)品取代家庭游戲,物質(zhì)滿足替代精神滋養(yǎng)時,更需要回歸教育本質(zhì)。就像岳母刺字“精忠報國”的壯烈,朱德元帥“要接班不要接官”的叮囑,真正的家教是父母以身作則的示范,是日常點滴中的價值引領(lǐng),是幫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??圩拥募毿呐c耐心。

“積善之家,必有余慶”的警示,揭示了家風與社會風氣的深層關(guān)聯(lián)。明代《朱子家訓》成就江南望族百年興盛,焦裕祿“帶頭艱苦”的家風感動蘭考,周恩來總理“十條家規(guī)”樹立家國情懷豐碑。領(lǐng)導干部的家風建設(shè)更具特殊意義,楊善洲將林場收益捐給國家的抉擇,正是將家風建設(shè)融入黨風廉政的戰(zhàn)略遠見。每個家庭都是社會風氣的晴雨表,當清廉家風從家門走向社會,整個社會的精神天空將更加清朗。

站在民族復興的歷史坐標上,家庭文明建設(shè)絕非可有可無的點綴,而是關(guān)乎國運的戰(zhàn)略工程。當"家國同構(gòu)"的傳統(tǒng)智慧與當代治理理念相遇,每個家庭都能成為托舉中國夢的堅實支點。這種傳承千年的文明力量,就像黃河長江奔涌向前,必將匯聚成民族復興的磅礴偉力。當千百萬家庭共同奏響文明傳承的樂章,古老中國必將在新時代的天空下,綻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華。

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